{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气血新论之临床运用浮针治疗外伤后肢体

作者:丁兆忠

弹指间符老师发明的浮针医学应用于临床已经二十多载了,浮针疗法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临床适应症也日益宽泛。最近符老师又提出了“气血新论”,为浮针医学增添了“血肉”,使患肌变的灵活生动,有血有肉了。临床中经常遇到外伤引起肢体肿胀疼痛的患者,一般均给予口服、输液或局部外敷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药物,大部分患者会逐渐治愈的。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常规治疗恢复较慢,临床效果不理想。经过熟读符老师的气血新论,我顿时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并试着治疗了一部分这样的患者,结果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病案一

患者张某,男,56岁,农民,年7月28日来诊,因“左内踝上段皮肤挫裂伤”在**医院给予清创缝合并院内治疗,院内给予静滴和口服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5天,伤口局部肿胀、疼痛仍明显,行走困难。经别人介绍我用浮针治疗有奇效,遂出院来我处寻求进一步治疗。患者自述不想再输液了,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治疗,正好最近熟读符老师的“气血新论”,遂告知患者可以试试,要是效果好就继续治疗,要是无效再寻求他路。外科检查:患者内踝上段明显清创缝合伤口长约12厘米左右,局部肿胀,疼痛,伤口处有黄白色渗液,皮肤颜色发红,皮肤温度高于正常皮肤,踝关节跖屈活动受限(见图片)。

浮针医学检查,患肌为:左腹斜肌+++缝匠肌+++腓肠肌内侧头+++胫骨前肌+++。按照浮针医学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针、运针、扫散、再灌注相应的患肌,上下半场治疗完毕后患者疼痛减轻,踝部活动度比未治疗前好转。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休息高抬患肢。经4诊浮针治疗,伤口肿胀完全消失,踝关节活动如前,行走无障碍,一周后电话随访伤口已经拆线愈合良好,对治疗充满感激。

病案二

患者李某,男29岁,工人,因“右上臂开放性外伤”术后50天,右肘关节仍屈伸活动受限,伴局部肿胀、疼痛于年8月3日来我处就诊。外科查体:右上臂外侧远端肘关节处见长约15厘米纵向手术疤痕,愈合良好,右肘关节处肿胀,按压疼痛明显,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

浮针医学检查见患肌为:胸大肌+++胸小肌++++肱桡肌+++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三角肌下端+++。按照浮针操作规程操作再灌注相应肌肉,治疗分上下半场,一诊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肿胀发紧感觉减轻,关节活动度较以前增大,疼痛消失60%,嘱其回家适度活动患肢,避免受凉。经6诊浮针治疗后,右肘关节肿胀消失,无疼痛,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见附图)。患者对浮针治疗充满感激之情。

总结:通过以上两病例分析,浮针疗法对于外伤后肢体局部肿胀效果显著,疗效肯定(前提是无明显感染灶或者感染症状,浮针无抗感染作用)。机体外伤后引起局部肿胀,会造成临近相应肌肉紧张、变硬、缺血,进一步缺血形成患肌,从而造成肢体或者局部肿胀、疼痛久治不愈。而浮针治疗的靶器官就是结缔组织。通过扫散结蹄组织,加上再灌注活动,很快缓解局部肌肉缺血状态,恢复肌肉新鲜的血供,而快速缓解局部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症状。根据符老师的“气血新论”,即通过浮针的皮下扫散、患肌再灌注活动,打通了“气道”,疏通了血流,从而筋络疏通,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在临床中应大力推广,对缩短病程、促进愈合有较好的的效果。

浮针让针灸再次伟大!再次感谢符老师的伟大发明,让浮针疗法更好的服务人民,为健康助力!感谢一直以来在浮针学习过程中帮过我的兄弟姐妹,一路有你们,浮针之路更顺畅,让我们共同肩负起为健康助力的责任,大力推广浮针疗法,让这一伟大的发明更好的服务人民,让浮针走向世界!

浮针医学源自传统守正融新止于至善

图文编辑:杨利民邱建林

图片和文字提供:丁兆忠

宣传部宣创组推荐

——————END——————

————————————

浮针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nqxzl/732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