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ANCE:在美国,卒中是第五位的死因和主要致残病因,每年影响近80万人。
OBSERVATIONS:由局灶脑缺血引起突发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存在影像学上的急性梗死灶时定义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而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但无急性梗死灶的缺血发作被定义为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据估计,7.5%至17.4%的TIA患者将在未来3个月内发生卒中。非致残性AIS或高危TIA患者(ABCD2[定义为年龄、血压、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评分≥4分;范围0-7[7表示卒中风险最高]),如无严重颈动脉狭窄或房颤应在出现症状24小时内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后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用药3周,再进行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可使卒中风险从7.8%降至5.2%(HR0.66,[95%CI,0.56-0.77])。存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及单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房颤患者应行抗凝治疗。在影响日常生活的致残性AIS患者中,与安慰剂治疗相比,静脉抗血小板治疗将轻微致残或非致残性的可能性提高。发病3.0小时内接受静脉rt-PA提高39%VS安慰剂治疗组26%(OR1.6,95%CI,1.1-2.6),发病3.0-4.5小时内接受静脉rt-PA治疗提高35.3%VS安慰剂治疗组30.1%(OR1.3,95%CI,1.1-1.5)。发病6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致残性AIS,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可能实现独立的功能预后(46.0%VS26.5%;OR2.49,[95%CI,1.76-3.53]);发病6-24小时内存在脑磁共振弥散或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显示缺血/梗死组织比例较大的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mRS评分0-2分:53%vs18%;OR,4.92[95%CI,2.87-8.44])。
CONCLUSIONSANDRELEVANCE: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开始双联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并持续3周,可降低高危TIA和小卒中患者的卒中风险。对于某些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溶栓和24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术可改善功能预后。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