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是脑梗死中的一种,临床上非常多见。因其梗死面积很小(直径一般为2-5mm)而得名,少数直径在10-20mm者称为大腔梗。
腔梗形成的原因是高血压导致脑内细小终末动脉的硬化和阻塞,或因颈动脉里的粥样硬化软斑掉下来的微粒栓子进入脑部造成动脉栓塞,引起深部脑组织的点状缺血、坏死和液化所形成的小腔隙灶,在CT或MRI片子上可见到一些小病灶。
症状
大多腔梗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有那些累及重要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的腔梗才会有表现,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等。腔梗症状多于2周左右消失,大多预后良好,功能大部分能完全恢复。
易患人群
腔梗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病史的老年患者发病率高。
吸烟、饮酒、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粘度、高尿酸血症、栓子形成和脑局部血流改变等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误区
1、太在乎
CT和MRI(核磁共振)的使用使脑部病变能被早期发现。50岁以上的大多数人都有腔梗,60岁以上的人群中,MRI报告正常的概率更低。腔梗的发现并不意味着严重的脑梗即将到来,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甚至动辄就去输液。
2、不在乎
有人认为老年人大多有腔梗,于是不把它当回事。但如果进一步检查脑内其他血管,也有可能脑动脉的主干已经狭窄到快要闭塞的程度!这时候如果不对腔梗进行及时治疗,可能随时会瘫痪。
对策
1、体检中发现了腔梗,需要到神经内科就诊,由医生安排评估检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2、腔梗的治疗主要是进行二级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基础疾病。
3、定期检查心脏、脑血管、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合理治疗。
4、健康饮食,禁烟酒,合理运动,保持乐观。
专家团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