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医讯中医远离健康杀手脑梗塞哈

远离“健康杀手”脑梗塞

现代研究,脑梗塞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那么脑梗塞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症状?需要做哪些检查?怎么治疗?夏季又该如何预防?带着这些问题,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李倜和我们详细说一说。

视频文档在节目下方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由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临床上相应的症状。我国万人中人发病,本病的病死率约10%,致残率可达50%以上。存活者的复发率高达40%,脑梗死复发可严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而且可明显增加死亡率。

导致脑梗塞的原因有哪些?

本病具体的病因如下:血管源性: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血液因素:血液高凝,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机械因素:心脏栓子等。低灌注性:大失血休克等。

脑梗塞有哪些症状?

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梗塞的部位、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重要脏器合并症等有关。

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语言不利;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舌瘫、延髓麻痹可出现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肢体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脑梗塞要做什么检查?

1.头CT检查:头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头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2.头MRI检查:头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发病2小时内)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甚至可显示皮质下、脑干和小脑的小梗死灶。DWI对早期梗死的诊断敏感性达到88%-%,特异性达到95%-%。

3.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

4.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梗塞如何治疗?

在治疗上我们主要说三个方面:

一、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基本一致。

(1)药物溶栓:常用尿激酶,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2)动脉溶栓:作为卒中紧急治疗,可在DSA下进行介入动脉溶栓。

①对脑梗塞发病4.5h的患者,根据适应证,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②发病6h内的脑梗塞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

③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梗塞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医院进行动脉溶栓。

二、一般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其中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为重要内容。

(1)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

(2)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

①控制血压: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90mmHg,理想应达到≤/8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在/80mmHg以下,降血压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但对于急性期患者应根据病情控制血压。

②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7mmol/L,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6.5%,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③调脂治疗:胆固醇水平升高的脑梗塞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肌酶(肌酸激酶)变化,老年患者如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合理配伍并监测不良反应。

三、康复治疗:应尽早启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的长期康复训练计划,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康复措施。有研究结果提示脑梗死发病后6月内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对语言功能的有效康复甚至可长达数年。

李倜提醒市民,虽然脑梗塞的发病率在夏季相对偏低,但仍不能忽略它的存在,一些注意事项仍然是脑梗塞的诱发因素,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1、预防中暑脱水:夏天要预防中暑,同时夏天易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缩导致黏稠度增高,易患脑梗塞。因此,夏天要注意多饮水,如天气炎热,适宜在家休息避暑,如果一定要出门,要做好防暑准备,戴上遮阳帽或遮阳伞,尽量停留在阴凉处。最好再随身携带一些避暑药品。

2、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从室外很热的地方进入室内后,不要对着空调直吹,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地方时,可提前备好一件薄衣服,以防受凉。

3、注意饮食: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洁,避免腹泻,脱水后也可导致血液黏稠,形成脑梗塞。

4、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情绪,注意血压变化。

5、适当运动,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李倜(脑病一科主任医师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

李倜,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脑病科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硕士研究生,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于国医大师卢芳教授。医院中医卢芳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哈尔滨市中西医结合医学会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常务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脑病的临床工作二十年,对眩晕、头痛、失眠、中风等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突出疗效。近十年来通过跟随国医大师卢芳老师学习,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三叉神经痛、口腔扁平苔癣、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疑难杂病中医治疗也取得明显疗效。

供稿:李倜

图片:网络

责编:王美淇

制作:宣传科

医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qdnqx/233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