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骨化的临床表现:
异位骨化是局部组织在病理情况下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多发生在患病后1-4月,局部有炎症反应疼痛,伴有全身低热,肿胀1-2天后开始变硬,数日后变成皮下组织中质地较硬的团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可引起关节挛缩,2周后X线检查可见骨化灶。
.异位骨化的预防:
(1)偏瘫急性期: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异位性骨化。
(2)痉挛期:应进行以恢复支配能力为主的运动训练,而不是以增强肌力强化异常模式的训练。
.异位骨化的治疗:
(1)口服乙羟基双亚磷酸氢钠(EHDP)阻止钙沉积,抑制骨的主要无机成分生成速度和延迟、吸收或吸收已形成的结晶。
(2)手术治疗:骨化部位切除,出现肌腱挛缩者可行肌腱延长术。
.偏瘫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问题:
体位性低血压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在进行体位改变的过程中特别是站立时,回心血流量减少,心搏出量减少,导致高于心脏水平的脑血流量减少,出现脑缺血的一系列症状。如:眩晕、耳鸣、恶心、眼发黑、神志丧失等。多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及自主神经有障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