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病例分析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溶栓一例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灵魂拥有温度

分享嘉宾

赵立伟

医院

病例特点

患者61岁,老年男性,于年9月5日晚22点入睡,9月6日2点醒后未见异常;4点再次睡醒后出现右上肢活动不灵,表现为右手握力差,精细活动笨拙,伴言语不流利,伴口角歪斜,症状逐渐加重,于8点出现右下肢行走明显笨拙,9点20到达我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双侧大脑半球可见多发点片状低密度灶。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病来无发热,无头晕,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抽搐及意识障碍,饮食及睡眠正常,二便正常。“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流利,逐渐加重5.5小时”入院。

既往史:心肌梗死支架术后3年,平素口服拜阿司匹林;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口服福辛普利和比索洛尔控制血压;

个人史:有40年吸烟史,20支/日;

体格检查

入院查体:T36.8℃,P59次/分,R18次/分,BP/77mmHg,一般状况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颅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7次/分,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专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可,言语欠流利,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正常;粗侧嗅觉正常,双眼视力、视野粗侧正常,眼球各向运动正常,无眼震,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为3.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面部痛温触觉正常,双侧咀嚼肌无萎缩,咀嚼有力,张口下颌无偏斜,双角膜反射灵敏,下颌反射未引出,右侧鼻唇沟变浅,双耳听力正常,双软腭上举对称,双眼闭合有力,双侧额纹对称,腭垂居中,咽反射正常,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饱满,转头、耸肩有力,伸舌右偏,无舌肌萎缩及纤颤;四肢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无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正常,感觉检查未见异常,腹壁反射正常,BCR(L:++,R:++),TCR(L:++,R:++),PSR(L:++,R:++),Babinski征(L:﹣R:+)。颈软,无抵抗,Kernig、Brudzinski征均阴性;

NIHSS评分:5分(语言1分、

面舌瘫2分,右上下肢肌力各1分)。

急诊心电图(-09-:26)

急诊化验(-09-:31)

影像学(-09-:35)

CBF

Rol9Av=4.

Rol10Av=13.10

CBF患侧/健侧=0.37

CBV

Rol7Av=1.

Rol8Av=1.

MTT

Rol3Av=6.

Rol4Av=3.

MTT患侧/健侧=1.99

TTP

Rol5Av=14.24

Rol6Av=6.

多模CT:左侧内囊后肢、左侧壳核可见TTP、MTT延长,CBF减低,CBV未见明显异常。CTA:右侧颈内动脉近端局限性狭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明显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梭形膨大。

诊断

脑梗死急性期(左侧基底节区)

右侧颈内动脉近端局限性狭窄

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

TOAST分型:小动脉闭塞型?

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

右侧锁骨下动脉瘤?

治疗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I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生命体征,吸氧,监测血压、血糖。

2、急诊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结合多模CT,向家属交代患者目前有静脉溶栓指征,反复向家属交代溶栓受益及风险,家属同意静脉溶栓治疗,(10:05)立即给予尿激酶万u溶于生理盐水ml静脉溶栓治疗。DNT:45分钟;时间窗:6小时5分钟。

3、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

4、营养神经,保护神经元:奥拉西坦。

5、活血化瘀,改善心、脑供血:红花红色素。

6、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7、向家属交代患者目前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有梭形膨大,建议进一步DSA检查,家属暂拒绝。

8、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不稳定,仍有反复加重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及言语不流利加重,甚至有大血管闭塞危及生命可能,

家属表示知情理解。

溶栓后1H-09-06

患者静脉溶栓后1小时,仍伴言语略欠流利,右侧肢体轻瘫,无粘膜出血。查体:Bp/83mmHg,心肺听诊无殊。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Ⅴ-级,Babinski征(L:﹣R:+)。

NIHSS评分:2分。

溶栓24h后CT

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患者病情稳定,无加重趋势。查体:Bp/86mmHg,心肺听诊无殊。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Ⅴ-级,Babinski征(L:﹣R:+)。

NIHSS评分:2分。

复查头部CT未见出血,治疗上加用

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

入院后辅助检查

预后-09-19

患者入院14天,病情较明显好转。查体:Bp/82mmHg,心肺听诊无殊。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言语略欠流利,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Ⅴ级,Babinski征(L:﹣R:+)。

NIHSS评分:1分。

出院医嘱-09-19

1.阿司匹林mg一日一次口服。

2.氯吡格雷75mg一日一次口服,一周后停用。

3.阿托伐他汀20mg一日一次睡前口服。

4.福辛普利10mg一日一次口服。

5.比索洛尔5mg一日一次口服。

6.心脑宁胶囊3粒一日三次口服。

7.叶酸5mg一日三次口服;维生素B60.1一日一次口服

8.建议1,3,6,12个月,之后每半年脑血管

病筛查门诊复查。

根据各位专家的讨论结果及文献复习,最后小结一下:

病例回顾:

1、患者61岁,老年男性。因“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流利,逐渐加重5.5小时”入院。

2、既往史:心肌梗死支架术后3年;高血压病史3年。

3、查体:BP/77mmHg,内科查体(-)。专科查体:言语欠流利,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Ⅳ-级,Babinski征(L:﹣R:+)。

4、头颅CT检查:双侧大脑半球可见多发点片状低密度灶。多模CT:左侧内囊后肢、左侧壳核可见TTP、MTT延长,CBF减低,CBV未见明显异常。CTA:右侧颈内动脉近端局限性狭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明显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梭形膨大。

5、诊断脑梗死急性期明确,醒后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效果显著。

溶栓治疗是急性期脑卒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的溶栓治疗决策是以“时间窗”为主要参考指标。应当承认,“时间窗”是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参考指标,适宜于在基层单位进行推广。但由于忽略了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差异,这种以“时间窗”为参考指标进行“一刀切”的治疗决策显得过于单一。鉴于此,有学者提出“病理生理窗指导下的溶栓模式”,即通过灌注扫描成像确定梗死灶周围是否存在IP,从而作出是否溶栓的决策。这种全新的理念弥补了经典的“时间窗指导下的溶栓模式”的局限性。CTP法采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引起的脑组织密度变化反映局部血流情况,通过分析时间—密度曲线反映脑组织的灌注状态,从而显示出IP,指导个体化溶栓治疗,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Klotz等研究发现,患侧与健侧CBF比值为0.20是缺血脑组织存活的最低限值;CBF比值在0.20~0.35之间,溶栓治疗的效果明显。CBF比值0.2和0.66分别为中心梗死区和相对正常区,中间值为IP。CT灌注成像是用来识别AIS后缺血半暗带的另一种成像技术,通过对各循环参数的判定来识别缺血半暗带。CBV阈值所界定的梗死核心灶与MRIDWI的病灶体积吻合度很高,CT灌注上的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灶与MRIPWI上MTT病变有较好的匹配度。CT灌注技术与MRI比较,最明显的优势在于CTP容易普及与实现,此外还可以提供很多强有力的生理学数值,扫描后可产生CBF、CBV、TTP及MTT等图像。但是,在慢性动脉狭窄的供血区域,CT灌注不容易区分前向血流和侧支血流。CT灌注主要的缺点是缺少侧支循环评估的统一标准。CTP由于自身的优势(如不受患者体内是否有金属异物等条件限制),更适宜于对脑梗死患者的分类与筛选。此例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支架术后3年,因体内有金属异物,不宜急诊行高场3.0T头MRI评估DWI与FLAIR匹不匹配。急诊CTP显示:患侧TTP为14.24s大于8s(TTP8s,提示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动力学异常);患侧MTT6.s大于6s(MTT6s提示灌注不足),健侧MTT为3.s,患侧/健侧=1.99(MTT患侧/健侧1.63,应予治疗);患侧CBFAv=13.10明显大于健侧Av=4.,且患侧/健侧=0.37(CBF患侧/健侧0.4,可准确诊断脑缺血区)。提示存在脑缺血区,脑组织未完全坏死。此例患者为超时间窗醒后卒中,经CTP评估后,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明显受益。提示我们病理生理窗指导下的溶栓模式的可行性。

病例分享及讨论

扫码







































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qdnqx/290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