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中无症状脑梗死患病率可高达28%,其不良预后主要为症状性脑梗死和认知障碍。
为了规范化诊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拟定了专家共识:
(1)诊断部分提出磁共振扫描优于CT,以及磁共振扫描的序列;
(2)如何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3)治疗主要包括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防止过度治疗,并提出了诊疗路径。
本共识将从概念、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诊断和鉴别诊断、转归、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仅就相关推荐意见和无症状脑梗死的确诊和处理流程图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神经科杂志年第九期。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
(1)具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脑CT或MRI发现脑内有软化灶,且没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者,既往也没有脑梗死或TIA病史时,应考虑为SBI;
(2)脑CT提示脑内有可疑软化灶且不能确定者,建议做脑MRI检查;
(3)注意除外非脑血管病的病灶以及脑出血引起的脑软化灶。
处理
▲图1无症状脑梗死的确诊和处理流程图
推荐意见:
(1)确定为SBI后,建议积极筛查脑卒中危险因素;
(2)单一腔隙性梗死,不伴有血管危险因素者,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SBI者,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指南给予个体化预防处理,并随访;
(4)不建议针对无症状的腔隙性梗死灶进行过度治疗;
(5)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质量针对SBI的防治随访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网选自《中华神经科杂志》,,51(9):-.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编辑)
公共卫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