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卒中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然而临床上尚缺乏根本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已成为改善脑卒中预后的新途径。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推进,发现干细胞对改善脑卒中预后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包括: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代谢、修复受损的脑组织、恢复神经功能。
最新研究进展
今年9月,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修复学研究所开展的“嗅鞘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临床试验正式结题,结果显示嗅鞘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安全,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改善。
这是迄今世界上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的临床细胞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最高等级研究的第一个阳性结果报告。这是我国脑卒中后遗症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也代表着脑卒中治疗的前沿。
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发现,干细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和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释放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增强内源性修复机制,而且移植后的干细胞在宿主体内分化、替代和整合,进而替代脑损伤细胞,发挥治疗脑卒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干细胞缺乏MHC-Ⅱ分子,而脑又属于相对免疫豁免组织,有利于干细胞在宿主脑内长期存活,因此干细胞有望成为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良好细胞来源[1]。
前期研究成果
此前,国内外相关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年,日本学者为12例脑卒中患者静脉移植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的2周内,部分患者的卒中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对12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任何与细胞移植相关的血清学和影像学异常,这进一步肯定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及安全性。
年,印度开展的临床Ⅱ期多中心平行对照实验,纳入了名脑卒中患者,进行盲法评估,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自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组或对照组,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的盖里·斯坦伯格(GarySteinberg)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干细胞改善脑卒中的临床试验,18名脑卒中患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后运动能力得到了恢复。
年,我国医院在《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Cells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公布,神经干细胞移植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9名年龄在30至65岁之间的偏瘫患者参与了这项临床研究,他们在中风后5-24个月接受人源神经干细胞NSI-脑内移植,NSI-被移植至脑内梗塞灶附近。结果表明,人源神经干细胞NSI-治疗偏瘫性脑卒中拥有一定的临床益处[2]。
今年2月,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数据,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一款干细胞新药申请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受理号JXSL),药品名称为“缺血耐受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这些进展都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国家政策支持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改善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制定便于我国临床推广的神经干细胞产品并建立神经干细胞移植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标准化临床方案,研究项目在多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
年3月,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改善缺血性卒中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获得国家审批,据报道,该项目已经进行到第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根据动物模拟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干细胞对脑卒中具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修复受损脑组织、提高患者自主行为能力和肢体运动等功能。
目前多个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仍需开展更大规模、为期更长的临床研究来进行更深入的验证。
作为一种新的医学趋势,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得到医学界广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