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季节,寒冷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寒冷不仅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且天气寒冷时人体凝血作用增强,血粘稠度增加。因此,老年人要务必做好保暖。
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1.起夜要缓慢
很多老人都有起夜习惯,且勿起床太猛,以防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或夜间视线模糊而摔倒。要切记起床缓慢,开灯,最好坐上片刻再下地活动。
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
排尿时如感觉到头晕、眼花、心慌、腿软等,应立即抓住身边物体防止摔倒,然后缓缓蹲下并呼叫求助。
2.一醒来勿马上起床
冬季睡眠醒来时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避免心绞痛、中风等发作。
3.起床后勿马上开窗户
起床后开窗通风,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但对于老人而言,起床后马上出门或开窗,由于温差明显,引起血管迅速收缩,就可能诱发致命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醒来后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起床后,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4.忌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听起来很健康,但对于老年人而言,接触到冷水,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等。另外,在洗或晾晒衣物时都要避免直接接触冰凉的衣物,记得带上橡胶手套。总之,记住要“温和”对待自己。
5.忌用力排便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起,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从而头晕、眼花、摔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6.熬夜猛抽烟
人在熬夜时,肾上腺素的分泌比按时作息的人明显增加,此时吸烟会迅速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心血管,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另外,熬夜者常久坐少动,体内血液循环处于缓滞状态,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7.勿暴饮暴食,进餐太快
进餐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降低,大约持续30~分钟。进餐对心脏影响的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有关,食量越大影响越显著。
8.久看电视喝浓茶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研究表明,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
如果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9.洗澡蒸桑拿
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个桑拿,是不少人热衷的休闲方式。
实际上,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任何健康问题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