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缺血灶是中青年人脑核磁报告上很常见的结果,是否严重成了大家共同的焦虑。
点状缺血属于脑小血管病的范畴,脑小血管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腔梗(直径小于15-20mm的梗死)、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微出血和脑萎缩等影像学表现形式。这些影像学表现形式不是分离的孤立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人较其他形式的急性脑梗死更常伴有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在白质高信号的病人和症状性腔梗的病人更多见;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可能本身为脑小血管病人脑萎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微出血和腔梗及白质高信号有关,是脑小血管病的一部分。
那严重吗?对急性腔梗和皮质梗死的病人随访三年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人的白质高信号在增加。从影像进展反映到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进程上,在此过程中,只有感觉运动传导路径及相应神经元出现病灶,病人才有症状才来就诊,而逐渐增加的小血管病变导致病人出现“老态”,学习能力不如以前了。所以对于点状缺血应该重视,但不用惊慌。
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早期是脑毛细血管的功能异常,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导致小血管病变。当然只要影响脑毛细血管功能的因素就是其危险因素。已知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脱水、感染或炎症诱导白细胞或相应抗体增多增加血粘度,减少脑氧摄取率。低血粘度有益于脑氧摄取,所以,降脂是必要的。相似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单核细胞粘附于毛细血管壁的粘附性,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是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一个因素。尼古丁通过上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白细胞聚集导致毛细血管血流恶化,烟龄的累积时间越长,散发型腔梗SVD损害累积越多,提倡戒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严重夜间高碳酸低氧血症,导致正常大脑充血,伴有相应部位毛细血管功能障碍,要及时进行睡眠呼吸检查确诊病治疗。对于具有其他小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的病人,纠正贫血和对肺功能特殊关照以减轻慢性脑组织低氧很重要。地中海饮食有益于动态血压和血糖水平的稳定和控制,伴有低的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提醒我们进行饮食干预对脑小血管也很重要。焦虑抑郁中持续增高的皮质醇水平可导致炎性因子上调,危害脑小血管,因此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美好的睡眠也很重要。
总之,积极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科学饮食、戒烟限酒、积极纠正亚健康,积极控制脑血管的常见危险因素均很重要。
(本文作者: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郭军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