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轻度脑缺血
老年人脑缺血
脑缺血的症状
脑缺血的原因
脑缺血治疗
颈椎病脑缺血

一例心脏杂病的二十二诊

首诊年8月1日余某,女,70岁,退休教师。

失眠6年余,难入睡,思虑无度,醒则难眠。心律不齐多年,近查早搏。乏力甚,心慌心悸,偶怔忡阵阵,眠差或稍劳或激动则发,伴见胸闷,头晕。双小腿肿,按而复起,晨轻下午重。晨起口干舌燥,发黏。另见双耳如有棉堵,双眼干涩多泪。年9月30日诊末梢神经炎,而致面瘫(口眼歪斜),右手不利,悬空时抖动。纳可。大便可,小便夜频(睡着则无)。舌红盛边齿痕而边紫红苔黄。左寸沉小关滑尺沉有力,右脉沉寸大尺小寸弦缓关弦细尺微。

现服用谷维素,阿胶当归浆,阿司匹林,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10年余,血压控制可)。来我处求治前医院住院。

前后各方面检查结果如下:

1、24小时动态心电图(医院,年12月10日):①最大心率次/分钟,最小心率51次/分钟;②偶发房性早搏,时有连发,成对出现;③偶发室性早搏;④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7次/24小时;⑤心率变异性正常。

2、生化检验(医院,年12月10日):甘油三脂2.08mmol/L

3、脑部MRI(医院,年12月5日):①双侧额、顶、枕叶皮层下多发脑缺血灶;②小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③右侧上颌窦炎,左乳突炎。

4、胸部X片(医院,年12月10日):①双肺呈慢支改变;②主动脉硬化。

5、头颅、颈椎MRI(医院,年11月3日):①双侧额、顶、枕叶皮层下多发脑缺血灶;②双侧椎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AI段均较前纤细,考虑先天变异;③双侧大脑后动脉分支稀疏;④颈椎体及部分椎小关节骨质增生;⑤颈椎间盘变性;颈3-4、4-5、5-6、6-7椎间盘膨出。

处方如下:

黄连9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太子参15克

龙骨30克牡蛎30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肉桂1克鸡血藤15克桂枝12克生白芍15克

炙甘草12克天麻12克

5剂。自煎。每日一剂,分温二服。

嘱饮食清淡易消化,忌寒凉,茶水。活动减量,以微微运动即可。自备速效救心丸,以防不测。

具体思路:

患者是一名退休教师,其子女众多,且多有成,家境丰实,经济无忧。近两年患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找的还都是熟人或亲戚医生。在现代检查与诊治方面,可以说,患者已经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但是,病情依旧。虽然检查出各种问题,医院并没能解决实质性问题,西医生未进行相应处理。医院返回家里,经此折腾,患者的病情不轻反重,心里的忧愁与焦虑自然更深……

恰巧我回家坐诊,患者的外甥,曾经治愈的一个失眠患者,将她介绍过来,姑且一试,于是有了上面的初诊。

西医的检查一堆,实则无大用,只能供参考而已。试想,医院都无可奈何,医院医生水平问题了,而是西医的局限了。心脑血管各方面的慢性疾病,敢问西医西药可有什么好办法?就一味神药阿司匹林吗?真的有效吗?!且不说长久的治本之法,就单单是短期的疗效,用于缓解患者的疾痛,西医恐怕也捉襟见肘。所以,这类患者到了最后一定会来找中医。

中医该怎么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掐灭自己脑中那极浅薄的西医思维,检查报告看一眼就行,让中医思维全开吧!

本例主症有二,失眠和心悸。失眠已久,心悸则新发,孰轻孰重?自然是后者。

心悸,包括惊悸与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警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者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

惊悸,常由外因而成,偶受外来刺激,或因惊恐,或因恼怒,均可发病,时作时止,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势浅而短暂。怔忡则相反,每由内因引起,并无外惊,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则发,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

本例患者是心悸中的怔忡无疑,病情不轻。作为医者,该如何下手呢?

舌脉与脉象!

问已经问清楚了,看也看差不多了。最后用来定夺的还得是舌脉象,尤其是脉象。

舌红盛边齿痕而边紫红苔黄。苔黄有染色的成分,故未必如图黄中带焦黑。而全舌红盛近绛,是明显可见的。而舌边红紫血丝浮现不隐,是另一大特点。还有就是舌面苔中红点散布。综合来看,这是热与瘀的表现。但是,又不是三焦热盛,舌体又见齿痕,而苔又见白厚,这是中焦脾胃虚寒的体现。整体来讲,瘀热不轻,寒湿亦有余。

瘀由何生?热从何来?最后还剩脉象了。

左寸沉小关滑尺沉有力,右脉沉寸大尺小寸弦缓关弦细尺微。

脉象极具病情特点。为何这样说?

左寸——沉小——心悸怔忡。

左关尺——滑而有力——失眠多年——难以入睡。

左脉主血,主阴,主心肝肾,心虚而肝肾实,心阴亏而肝肾相火旺,岂能睡得着?岂能神定气闲?

人身无非阴阳,既然阴盛,那则阳虚。再看右脉。

右脉主气,主阳,主肺、脾与命门。而右脉整体沉小——气虚与阳虚。

寸——小——肺气虚。

关——弦缓——脾胃寒湿。

尺——微——命门阳亏。

脉象来看,这是典型的阴盛阳亏之征,是阴盛则阳病。当滋阴泻火兼以补阳。

故处方:

黄连9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太子参15克

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肉桂1克鸡血藤15克桂枝12克生白芍15克

炙甘草12克天麻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

5剂。自煎。每日一剂,分温二服。

知母、黄柏、泽泻、牡丹皮、黄连——直折肝肾相火。黄连重用,是针对左关滑象。

太子参、生白芍、炙甘草——滋养气阴。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魂魄,以止怔忡。但需佐以桂枝通心脉。而鸡血藤佐助桂枝,温中有行,行中有养。

肉桂1克,一点炉火于命门,温煦不熄。

天麻,滋养肝阴息风定眩。

生姜、大枣用以调和。

处方已定,但这还不算完。医嘱同样重要,嘱饮食清淡易消化,忌寒凉,茶水。活动减量,以微微运动即可。自备速效救心丸,以防不测。

一诊就此结束,拭目以待。

二诊年8月6日我因事外出,未能面诊。电话详问后,结果如下:头晕服药一剂即好转,耳堵消失。整体心悸、乏力、水肿稍好转。

上方调整如下:

黄连6克黄柏9克太子参15克南沙参15克

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生白芍15克桂枝15克鸡血藤24克生地黄15克

肉桂3克天麻12克苦参12克仙鹤草24克

炙甘草9克生姜4片大枣4枚

4剂,自煎。

效不更方,调整之。去知母,减黄连、黄柏量,意以减苦寒之力,防止戕伐太过,毕竟还有阳虚之虑。加南沙参养气阴,苦参定心律,加生地黄养阴血,增鸡血藤量通脉化瘀,加肉桂温阳,佐制生地之寒。仙鹤草益气而敛,无助火之弊端。

三诊年8月10日上药尽,诸症好转,心悸少发。前夜睡好一次,次日状态则好。大便先干调后稀。舌红苔白(边红紫较前好转)。左寸关稍滑大尺可,右寸滑而关尺沉细,脉势和缓。

调方如下:

黄连9克生白芍15克太子参15克五味子9克

肉桂3克桂枝9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

鸡血藤24克天麻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炒麦芽15克栀子9克车前草9克生姜、大枣各三

5剂,自煎。日一剂,分温二服。

此次,去黄柏、苦参、牡丹皮、泽泻,去其苦寒之力。加以熟地黄、五味子用以滋养。仍重用黄连,加栀子和车前草,清未尽之火,攻克眠差。而车前草还有利尿之功。炒麦芽用以健脾调胃。

四诊年8月15日头晕未犯,耳堵早以消失。心悸明显好转,精神好转。大便可。纳可。然睡眠仍差。下午腿仍少肿。补述:胃脘处自觉寒冷不温,手摸亦不觉温,不可食凉物。

左脉稍沉大,右寸稍滑缓关尺沉细和缓。

由脉象可得,火气又有复起之势,当消灭之。

上方加知母9克,去天麻,熟地加生地黄共30克,加干姜6克。6剂,自煎。

另处睡前泡脚方:合欢皮15克玫瑰花10克夜交藤15克木香6克10剂每晚临睡前泡脚一次。

这次,为何要用泡脚方呢?原因有二:一是睡眠总不好转;二是患者思虑无度,难以自止,情志多有不畅。所以用上泡脚方,一是安神助失眠,二是解忧畅情志。

说到情志方面,不得不提患者的另一个情况。前面说过,患者子女众多,而且都孝顺。患者生病时,众人环护四周,嘘寒问暖,无不尽心尽力。前几次去外地就诊,也都无有差错。就连到我这里诊治,众儿女们也都关切备至。每次来诊,患者本人与其老伴必来,间隔来的要么是大儿子、要么二儿子、要么是女儿,这三人每次至少来一个。按患者本人话来讲,不愁吃穿,儿女孝顺,本无忧愁,可是除了身体心悸与失眠这两个事外,还有一事颇多苦恼。那就是被亲属们误解,其儿女老伴常常怪她,说她总是瞎操心,多胡想,所以才总是话说,啰嗦,睡不着。甚至被某医生诊断的抑郁症,也偶冒出口中。

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个时候,患者的胡思乱想已经非她所能控制。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心思细密的人身上,而且多见于久病,女性,失眠者。多想而致失眠,失眠而致多想,这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如何打断?两者都需治好,否则徒劳无功。

思路上从哪里切入?从心与神。精神内守,思虑则自止。精神若亏虚浮散,思虑则无度。

回到本例,当我听过患者亲属描述,我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首先告知了她的亲属们,老人并不是抑郁症,也不愿意胡思乱想,这只是身体疾病的一个表现而已,你们不可再责怪她了。另外,就再内服的方子基础上,加用了泡脚方。

五诊年8月20日17号,心悸动一次。服药胃脘稍不适,大便先干后溏,药入口辛辣,而胃脘仍寒凉。头觉昏沉。睡意虽增加,仍眠不宁,烦躁不安。右脉沉而有力调和,而左关滑大尺稍大。或因上方生地黄30克,用量过大,而使寒凉伤胃,并戕伤阳气。患者自言,8月10日方服后效果好,参照原方,处方如下:

黄连9克生白芍15克太子参15克肉桂3克

桂枝9克生熟地各15克天麻12克

生龙骨牡蛎25克炒麦芽15克栀子12克

车前草9克泽泻9克桃仁6克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5剂,自煎,每日一剂,温服。

另嘱自行用艾灸灸胃脘不温处,每日两次。

六诊年8月25日上药效可,服之较舒适,头昏减轻,睡眠4夜中安稳3夜。左脉和缓寸关滑寸小关盛,右脉平缓。仍以8月10日方,加天麻9克,因咳嗽加干姜6克、细辛3克,7剂。

七诊年8月31日电话。服上药效一般,眠不佳,难眠,咳依旧。午饭后胃脘胀2小时。今中午心悸一次,近2日阴雨,头昏少复。大便入水即散,此为溏。反思:上方干净姜、细辛加之不妥。以8月20日方:

黄连9克生白芍15克太子参15克五味子9克

肉桂3克生熟地各15克天麻12克

生龙牡各30克附子6克炒麦芽15克

栀子12克桃仁6克车前草9克神曲9克

炒白术9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注:因天阴雨湿,加之健脾化湿。嘱:减艾灸量。

6剂,自煎。每日一剂,分温二服。

八诊年9月5日电话。药服4剂,还剩2剂。近几日状态不佳,胃胀摩之可消。头眩晕一次。口中不舒。

嘱每剂分两日服下,一剂煎二次,一次ml,每复ml。可以少吃鲜肉与脂肪。

九诊年9月9日电话联系,减量服用后,状态较好。药已服完,调方如下:

黄连3克生白芍15克太子参15克五味子9克

肉桂3克生熟地各15克天麻12克神曲9克

生龙牡各30克附子12克炒麦芽15克桃仁6克

车前草9克炒白术9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3剂,自煎。每两日一剂。

十诊年9月16日耳如有棉堵,但不如前耳鸣。曾有耳疾。头昏。现胃可,纳可。主症:疲惫不堪。9号心慌重,自服稳心颗粒,近几日状态好。BP:/69mmHgR:62。腿肿下午稍有。眠一般,自觉难眠不宁时,服半片安眠药。

舌红苔薄白边齿痕,自觉舌尖火辣。左脉沉缓,右寸稍滑缓关尺沉缓。

处方如下:

附子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肉桂3克(后下)

党参12克桃仁9克黄芪30克白芍15克

钩藤6克黄连3克柴胡3克枳壳6克

茵陈6克龙骨30克(包)香附6克大枣3枚

6剂,自煎。一剂两天。

稍稍辛热温肾,以培补命门之火,所以用附子、干姜、炙甘草与肉桂。仍用龙骨安魂,止心悸。另宗李东垣意,重用黄芪益气,佐以白芍、党参,少佐钩藤、柴胡、枳壳、茵陈疏调肝之升发,胃之沉降,通窍之功效。黄连苦以燥湿,香附解郁,大枣甘补调和。

十一诊年9月26日电话上药还有一顿,近9医院做颈椎理疗(电磁),自服稳心颗粒(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整体感觉不错。睡眠好转,少有难入睡。大便正常,胃口好转。腿肿好转,耳堵改善不明显。仍觉易疲惫,心悬若饥,偶发心悸。

上方去桃仁,加炒柏子仁15克,炒酸枣仁15克,加姜枣各三为引。3剂,自煎,2日一剂。

十二诊年10月2日面诊近两日偶痰,咽痒。耳堵、疲惫、心慌好转。上3剂,眠稍易醒。左寸滑关尺沉细,右寸稍滑关尺沉。

9月16日方,改桃仁为6克,加紫菀6克。6剂。

十三诊年10月9日上药还剩一剂,眠一般。头晕好转。近多夜醒盗汗,心悸多发。

9月16日方去党参加太子参12克、五味子9克、麦冬9克,去黄连。6剂。一天半一剂,一天两顿。

十四诊年10月16日理疗未去,近状态可。上方去钩藤,5剂继服。

十五诊年10月28日眠偶差,入夜仍有盗汗。近午饭后稍有胃胀,余无不适。左关稍滑大寸尺和缓有力,右寸关可尺沉细。舌红少苔。

太子参12克五味子9克麦冬9克柴胡9克

枳壳9克附子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生炒麦芽各12克炒神曲9克生牡蛎24克(包)

桂枝6克炒白芍9克生姜大枣各三为引

7剂,煎服如前法。

十六诊年11月11日电话。近常发心颤,约1分钟。临晚腿肿,夜咳,仍盗汗。眠时好时差。易腹胀,消化不佳,纳可,二便可。

桂枝15克炙甘草9克附子12克生龙牡各30克(先)

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五味子9克益母草12克

5剂,一日一剂。

十七诊年11月18日上药服3剂(两日一剂),还剩2剂,效可,盗汗、夜咳、眠、水肿都明显好转。稳心颗粒停服。状态可,维持便行。上方继服5剂。本诊启示:调脾胃之品到底该不该加入?

十八诊年12月1日上药效可,盗汗消。不胜劳力,饭后稍胀气,摩腹则消。纳眠可。上药微调:

桂枝15克炙甘草9克附子12克生龙牡各24克(先)

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五味子9克益母草9克

木香3克两片生姜两枚大枣为引

5剂,两日一剂。

十九诊年12月15日面诊胃胀消,仍不胜劳力。现临晚稍有水肿,动则消。左脉亦柔和,右脉缓和关稍滑。舌稍紫苔薄白(瘀斑消)。现在整体来看,状况可。上方继服5剂,因后背紧痛加葛根一味15克。三天一剂,服二歇一。

二十诊年12月30日电话上药前期效可,近几日心慌悸略有反复,疑是药量不够。肩疼好转。余无明显不适。

桂枝15克炙甘草9克附子12克生龙牡各24克(先)

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五味子9克益母草6克

木香3克葛根12克生姜、大枣各二为引

5剂两日一剂。

二十一诊年1月10日电话服上药,心慌好转,然眠不佳,梦多,惊醒之际,心慌悸。近身痒,不知何故。另近一周大雪,寒深雪重,对其变化或有影响。按既定方针,继续服药,以期平稳度过寒冬。

桂枝15克炙甘草9克附子12克生龙牡各30克(先)

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五味子9克益母草6克

木香3克白勺9克生姜、大枣各三为引

10剂两日一剂。

二十二诊年1月30日电话,服上药,心慌悸未明显发作。近因周遭事情引情志不佳,故失眠偶复,且又思虑无度。纳、便尚可。因服药至今已有半年整,又近年关,家人提议停药歇歇。患者咨询与我,综合考虑后暂时停药,原因有三:一是病情稳定、可停药观察效果;二、服药日久,家人意见需顾及一二;三、一月未面诊,无法准确判断,故先停药较为安全妥当。

迁明中医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健康庆双节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quexuezao.com/nqxzl/137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