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二维灌注血管造影的可重复性、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表现优异。因此,二维灌注血管造影在根据本研究中描述的标准化方法使用时,不失为一个可靠的评估工具。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二维灌注血管造影(2DPA)是一种从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采集定量足部灌注信息的方法。最近荷兰飞利浦健康医疗推出了SmartPersionRel1.0软件工具,它可以从标准的DSA图像中生成定量的、功能性的灌注信息。几项研究已经证明,2DPA能够量化血运重建术后的灌注变化。然而2DPA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中的可靠性尚不清楚。因此来自荷兰尼沃医院血管外科的JettyIpema教授和他的同事对该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其可重复性以及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来研究2DPA在CLTI患者中应用的可靠性。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EuropeanJournalof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
研究方法
该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了20名CLTI进行膝下腔内血运重建术的患者。在治疗前没有进行干预的情况下,间隔5分钟采集两次灌注血管造影的数据。在这些记录中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并确定时间密度曲线和灌注参数。一名观察者对每个患者的同一采集进行五次测量以调查观察者内部的一致性。三名观察者对每个患者的相同采集进行测量以调查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Bland-Altman曲线图和每个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的形式表示结果。研究结果
两名患者因大的运动伪影而被排除在可重复性分析之外。对其余18名患者的可重复性分析显示,每个参数都有很高的相关性(0.96)。20名患者在所有参数方面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都十分优异(1.00)。图1.将足部用尼龙搭扣带固定在脚垫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然后进行二维灌注血管造影分析。图2.通过胫距关节、足背和足底边缘以及通过第一跖关节绘制的感兴趣区域的例子,用于二维灌注血管造影分析。图3.患者的(A,C,E)灌注图像和(B,D,F)时间密度曲线显示:(A,B)没有任何足部活动没有任何扭曲,(C,D)轻微足部活动没有大的扭曲,(E,F)大范围足部活动有大的扭曲,(E,F)被排除在重复性分析之外的患者。图4.患者选择和纳入过程流程图。图5.Bland-Altman绘制的二维灌注血管造影的重复性曲线图显示,排除两名有运动干扰的患者后,18名患者的各项参数:(A)到达时间(AT);(B)曲线下面积(AUC);(C)平均通过时间(MTT);(D)峰值密度(PD);(E)达峰时间(TTP);(F)宽度;(G)冲入率(WIR);(H)冲出率(WOR),(C)平均通过时间(TTP);(F)宽度;(G)冲入率(WIR);(H)冲出率(WOR)。X轴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采集的平均值。Y轴表示第一次采集和第二次采集的差异。每个点代表单个患者的结果。图表中的水平线从高到低表示: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平均差和95%CI的下限。表1.20例慢性肢体威胁型缺血患者的基线特征。表2.二维灌注血管造影的可重复性分析的每个参数的结果,ICC=组内相关系数。研究结论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二维灌注血管造影的可重复性、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表现优异。因此,二维灌注血管造影在根据本研究中描述的标准化方法使用时,不失为一个可靠的评估工具。审稿及组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崔超毅医师
编译: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张省博士
编辑:血管资讯Oliver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